精神分析自身心理学的诞生:一种社会学的阐释3

时代的维也纳十分相似。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社会《u>文化有了巨大的变化。同弗洛伊德时代的维也纳财富,而现在已变成追求快乐、追求心理生存”[12](p.65)。享乐主义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感官的快乐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他人无法替代;人只能追求自己的感官快乐,而不可能追求他人的感官快乐。因此,享乐主义必然导致自我中心主义。而自我中心主义进一步疏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感到越来越孤立,越来越空虚,而这又加剧了人们对他人的心理防范,唯恐私人领域遭到侵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整个社会处于疏离状态。拉西(Christopher Lash)形象地将人际关系淡漠、紧张的状态称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12](p.26)。人际关系的淡漠、紧张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大敌,本身就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拉西认为,享乐主义、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使人形成自恋的人格:“新型社会需要新型人格,需要新型社会化模式,需要新型经验组织方式。……自恋似乎是应付现代生活所带来的紧张、焦虑的最好方式,因此,总体的社会环境使每个人都程度不同地形成自恋的特质” [12](p.50)。享乐主义、人际关系的淡漠又通过家庭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这样的环境也改变了家庭,而家庭又塑造潜在的人格结构。为前途而担忧的社会不会十分关注下一代的需要。尤其是无处不在的历史断裂意识……,对家庭具有毁灭性的影响。现代父母尽力使孩子感到受疼爱、被需要,但这并不能掩盖某种潜在的冷淡,……父母总是优先实现自己的愿望” [12](p.50-51)。也就是说,享乐主义、人际关系淡漠,使父母更多地关注自己需要的满足,而不是孩子需要的满足。而儿童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是导致科赫特所指的自恋神经症的主要原因。
        其二,家庭结构的变化、妇女就业率的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