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海因兹·哈特曼(1894一1970)生于德国,早年学医获博士学位,后在维也纳随安娜学习精神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移居美国,主办《儿童精神分析研究》杂志,致力于创立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曾任纽约精神分析学会会长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哈特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精神分析方面最著名的理论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自我心理学的论文。他根据自己在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上
所作的演讲概括而成的《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1939)一书,可与弗谘伊德的《自我与伊底》(1923)相提并论,是自我心理学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后来他又出版有《自我心理学文集》(1964)。哈特曼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澄清了弗洛伊德体系中关于自我心理学一些模糊认识;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中的一些命题的表述恰当地纳入普通心理学范畴(如知觉、记忆、思维、创造力等),试图建立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之间的联系。
(一)、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安娜都从心理动力学出发,强调自我与伊底的冲突和防御,他们的自我概念仍没有自己的独特领域。安娜似乎比其父亲前进了一步,把自我当作“观察的适当领域”,但她对自我的观察仍是为了说明自我与伊底和超我之间的动力关系,照样陷入潜意识冲突领域。因此,创立自我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自我划定一个独特的研究范围。这一范围应当与本能的研究有所不同,应体现自我的特殊的心理规律及其主动性的特点。这一范围就是哈特曼所称的“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他认为,古典精神分析的最大毛病就是忽视了没有冲突的心理学领域,把冲突作为自己唯一的研究任务,而“下一步扩大精神分析范围的任务应该是揭示自我的各种没有冲突的活动”。在哈特曼看来,自我并不一定要在伊底和超我的冲突中成长,就个体而言,能够在经验上存在于心理冲突之外的过程。诸如知觉、思维、记忆、语言、创造力的发展乃至各动作的成熟和学习等自我的适应机能,并不是自我与伊底内驱力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是在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里发展着。所谓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并非指空问的“领域”,而是指“一套心理机能,这些机能可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哈特曼的整个自我心理学体系都是围绕着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展开的,包括自我的起源、自我的自主性发展、能量的中性化和自我的适应过程等。哈特曼提出了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标志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的真正建立,所以他被誉为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明确将这一概念纳入精神分析,扩大了精神分析的范围,引起了精神分析的实质性变化。
(二)、自我的起源及其初级自主性因素
    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伊底的出现不论在生物学上还是在心理学上,都比自我的出现要早;自我是从伊底中发展出来的,并为伊底的实际利益服务的。但在哈特曼看来,自我与伊底是两种同时存在的心理机能,自我独立于本能冲动,但又是与它同时发生发展的。那么,自我与伊底是怎样同时发生发展的呢?哈特曼认为,它们都是从同一种先天的生物学的禀赋——“未分化的基质” 中分化出来的。在这种未分化的基质中,一部分生物学禀赋演化为伊底的本能内驱力,另一部分生物学禀赋演变为自我的初级自主性因素,它们起源于遗传的生物学禀赋
.mediacontent{margin:15px 25px;font-size:14px;line-height:23px;} .mediacontent p{font-size:14px;line-height:23px;margin:15px 0;}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